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庐江疾控发布提醒:蜱虫进入活跃期!请做好个人防护,谨防蜱虫叮咬!-当前热门

来源:庐江老乡网    时间:2023-03-30 16:27:55

3月份以来气温上升

居民朋友走出家门


(资料图)

在无限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之际

也可能正是蜱虫趁机叮咬之时

春夏季是蜱虫活动的活跃期

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

其中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俗称“蜱虫病”)最为常见

近年来

我县部分镇均发现有蜱虫出没

县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广大居民

到山区农作及游玩时

要时刻关注周边病媒生物活动情况

做好个人防护

如果出现发热或身体不适症状

应及时到县级以上医院就诊

蜱虫栖息生境和季节变化

蜱俗称有很多,民间常称为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目前全世界记录的蜱种有896种,其中国内已发现129种。

前几年调查发现合肥市的优势蜱种是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也有少量存在。

长角血蜱

血红扇头蜱

蜱虫栖息生境多种多样,大部分蜱虫活动在森林底层、农田边田埂、草丛、草地、低矮灌木林、杂木林等有野生动物和家畜活动的环境,这些蜱虫的季节动态变化明显,活动高峰通常在3-11月份

还有一些蜱虫栖息在巢穴、庇护场所及周边等区域,它们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不明显。

近年来发现马路两侧的绿化带、公园和景区也有蜱虫活动。

蜱虫的宿主和危害

蜱虫主要寄生在哺乳动物(如猫、牛、羊、狗和老鼠等)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如狗、羊、牛的耳内侧或耳根部、颈项部等处,人体的鬓角、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通过叮刺吸血释放毒素和传播病原体,并实现种群延续;蜱虫还能通过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迁徙完成栖息生境的转换。

蜱叮咬宿主动物(包括人类)时,蜱不仅会分泌一些毒素,导致蜱中毒事件,还能传播病原体引起多种经蜱传播的人畜共患病。

合肥市报道的蜱传病种主要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该病的潜伏期可能为1~2周。一般急性起病,发热、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等。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危重病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患者容易死亡。

科学防蜱

1.应定期整理家居环境,清理和杀灭杂草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宠物)身上附着蜱。

2.避免在草地、树林、山地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3.做好个人防护,将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建议穿浅色长袖衣服(浅色衣服容易发现蜱),佩戴帽子等以防蜱虫叮咬。

4.外出时,用驱虫剂(含有柠檬桉或避蚊胺成分)涂抹裸露皮肤,可维持数小时;用氯菊酯、驱虫剂等浸泡或喷洒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

5.离开蜱虫栖息环境时,检查衣物、身上和宠物体表是否有蜱附着。如发现人体或宠物被蜱叮咬,及时、正确摘除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叮咬部位及整个身体状况数周。

6.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蜱,更不能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7.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头晕、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或体征,要及时到大型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正确摘除蜱的方法

发现蜱叮咬一定要越早摘除越好,最好的方法是借助工具摘除,摘除后要观察蜱的完整性,以防摘除不完整。

直接摘除法

如果蜱虫叮咬时间短且没有镊子等的紧急情况下,可以戴手套或垫纸巾用力捏住蜱假头,在贴近叮咬的皮肤处,垂直向上直接拔除。并再摘出后仔细检查,确保蜱体摘除彻底

借助工具摘除法

用乙醇涂在蜱体,使得蜱假头放松,再用镊子夹住蜱假头,不要夹腹部,尽量靠近皮肤,向上向前轻轻提取,避免假头拔断。也可以用一根细针或注射器头插入皮肤与蜱之间轻轻翘起。

蜱虫叮咬时间过长、叮得太深、叮咬眼睑周围等敏感部位且所处情况严重时,需要立刻到医院进行手术摘除

来源丨庐江疾控、合肥疾控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